编者按
基金会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关系,或者更常见的说法是基金会与NGO的关系,一直是公益行业里经常被提及的话题。有人说一个是资源方,一个是执行方,二者的权力地位从一开始就不平等,也有人说它们是共创的伙伴关系,共同助力解决社会问题。不知道你是否听过基金会与NGO互相“控诉”,结果似乎沦为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
本文为林文镜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在2017年福建公益慈善年会的发言。基金会论坛作为此次会议的支持单位经林文镜慈善基金会授权转发。原文标题:发动机与转化器——基金会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关系。
刘洲鸿,林文镜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现在公益机构分三类:社团、社会服务机构和基金会。社团更多是互益性机构,它为行业和会员服务;我自己理解的社会服务机构更多是为他人服务的公益慈善机构。
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在公益行业中,分别是什么角色和关系?我自己把基金会比喻成公益行业的发动机,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样,提供动能。那光有动能不行,光有钱也不行,最终服务到社会还要靠社会服务机构,社会服务机构把钱转化为服务。所以,我觉得基金会像一个发动机,而社会服务机构更像一个转化器。那我们说他们的关系那就涉及到基金会的价值是什么?社会服务机构又有什么价值?为什么基金会要去资助社会服务机构?要把这些东西讨论清楚,才有利于讨论后面的合作及合作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等。我想通过自己在基金会多年的工作过程中与社会服务机构打交道的经历与大家做一些分享。
基金会应在这4个方面发挥价值
为什么要成立基金会?为什么要我们这些基金会工作人员?从逻辑上说,我想有基金会要比没有基金会要做得更好,那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我觉得基金会应该在这四个方面发挥价值:一是择优资助;假如出资人想投教育或者扶贫,到底应该投什么项目支持什么机构?如果没有基金会、没有专职的人很难去考察很难去比较,有了基金会后,基金会可以去做这些工作。所以我觉得第一个价值是择优资助。
但是,要解决一个社会问题的话,光一家基金会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第二就是要想办法带动更多资助方、资源方,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所以我想基金会还要考虑影响社会各方,包括基金会、学界、媒体等,基金会应该发挥这个价值。
三是提升合作伙伴的能力,基金会不仅是给钱,还要引入不同的资源,包括智力资源,从其他不足的方面去提升合作伙伴的能力。因为,合作伙伴能力提升后才能更好地去服务,才能把基金会给的钱花得更好。
最后,基金会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形成解决方案、知识、模式、甚至是变成政策倡导把价值放大。
我想基金会应该在以上四方面发挥作用。这四者之间,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层层深入:第一步可能是一家基金会在做,在支持一个社会服务机构,到第二步时就会引入很多家,很多资源一起参与,到了第三步就有更多人加入,最后到第四步就是整个社会。
我以前在南都基金会工作,南都基金会把福特基金会作为它的对标机构。福特在资助型基金会中可以说是最优秀的。福特基金会基本上采取的就是这个立体式的循环的资助模式,它每关注一个社会问题,都会按照这个立体循环的模式来开展。这是我理解的基金会的价值。接下来稍微展开一下。
1、择优资助
作为一家基金会,你应该去思考,我资助的标准是什么?我要选择什么样的机构?比如说福特基金会,它要求这家机构有清晰的目标、有战略方向且有效率。何进老师的资助原则是实事求是、参与式、创新、可持续、宜推广,这是他的标准。我们每家基金会都要考虑自己选择的标准。基金会除了选择,还要评估,评估投入的效果到底怎么样。这方面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做法,像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有社会投资回报评估指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以下是我们同事做的大地之子计划评估指标。大地之子是林文镜基金会做的支持返乡创业带头人的一个计划,我们将来会从个人层面、组织层面、业务发展情况、对村庄的改变等四方面进行评估。
2、带动其他资助方
怎样撬动更多的资源一起来解决社会问题,这个方式也有很多。例如搭建平台: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中国慈展会,最初是基金会支持下搭建的一个行业交流分享的平台。还有现在南都基金会在做的中国好公益平台,也是引入更多的资源去支持一些好的公益机构好的项目;比如配比资助,大家都知道的腾讯基金会做的99公益配捐;还有像联合资助这种模式,会撬动更多的资源,一会儿有一个惊喜时刻,也是我们好几家基金会一起联合要支持的一个项目。
3、改善受助机构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这方面可以去支持公益行业的人才,也可以直接面对机构发展中的短板开展机构资助。我们大家知道比较多的关注人的有:南都基金会的“银杏计划”、浙江敦和基金会的“优才计划”,林文镜基金会的“榕树伙伴计划”、“大地之子”,阿拉善SEE基金会的“创绿家”,还有像福建省同心基金会做的“社会公益管理人才”,这些都是在培养人。还有关注机构的“景行计划”;最近比较火的险峰基金会的“险峰计划”、中国福基会的“梧桐计划”也落地在我们福建;还有中华儿慈会“童缘计划”,主要针对儿童青少年服务类公益机构能力建设方面。
4、知识、实践和社会变革
最后一步就是针对一些社会问题,探索方案之后怎样把它形成知识去推广去彻底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免费午餐,最初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儿童早教问题的研究,然后发现农村很多寄宿制,农村撤点并校后,乡村中学小学生吃饭是一个问题。他们提出一种机制,家庭承担一点,政府承担一点,社会募集一点,之后就有了免费午餐这种模式,最后通过邓飞、中国福基会大面积推广。还有像比尔·盖茨基金会投入很多资金研发疫苗,生产普通人能消费得起的药品,大规模解决问题。还有上个世纪,洛克菲勒基金会在非洲发起绿色革命,解决了几亿人饥饿的问题。
基金会资助要考虑3个有效性
一个基金会要做好资助,有以下方面要去考虑:一是有效组织:合适的组织形式;合理的治理结构;明确权责;内部控制。如决策层要有理事会,执行层要有秘书处;二是有效流程:明确目标;根据目标制定策略;根据策略设计资助项目;选择合作伙伴;对潜在伙伴进行尽职调查;设定关键绩效指标;监测评估。如制定审批流程,提高效率;三是有效关系,维护好与捐赠者、受助机构、受益群体各方关系。
在基金会资助有效性方面,我觉得福建的基金会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福建有近300家基金会,全国排名第六,资金方面也很可观,一年支出13余亿。如果基金会能提高效率,把钱花好,对于福建公益发展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一方面还是很不理想。《福建省基金会发展报告》提到,200多家基金会,只有500多个专职的工作人员,平均每家只有2.3人,很难把基金会的事情做好。
基金会与社会服务机构合作存在的问题
1、听听社会服务机构怎么说基金会
社会服务机构认为基金会存在以下问题:
权利不平等,资助方的意见总是被仔细聆听,而受益人则常常是被动的接收方。
项目的产出、目标、成效有什么不同呀,区分这么多。
每次都提交项目书,你到我的项目点看一看,你就知道我怎么做了。
项目报告让人头痛啊,只是为了方便基金会的工作,对实践没有帮助。
卖方市场,粥少僧多,为了维护好关系不敢表达真实需求。
在活动中直接和受益对象打交道,让人感到快乐,但是和资助方讨论项目设计和改进,这是浪费时间。
我认为基金会存在的问题:
缺乏资助的理念与专业能力:有效组织和有效的流程;
缺乏沟通:对申请项目没有反馈,不了解一线执行者的压力、处境,而造成不理解;
话语体系冲突:基金会理念和工作方法受西方的影响;
资源的掌控者:关系的不平等,让被资助方不敢表达真实感受和想法;
支持看面子而非项目质量。
2、对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也有话说
从社会服务机构角度,基金会也有话说:比如好多社会服务机构只讲情怀,讲理想,不注重专业性,精细的程度,这是我们的一些感觉。社会服务机构有时候有道德优越感,觉得我是做公益的,不容质疑。
so how?
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沟通,在一些方面达成共识,资助的主旨是服务被资助方从而更好地帮助目标群体,而不是让被资助方满足基金会的管理要求,因此要让被资助方感觉到有用。
最后我给大家念下一个基金会年轻的资助官员的一段话,我觉得说的很好,就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他说:
资助中最快乐和最享受的地方,在于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完全隐藏起来,某种程度充当一种协作的角色,通过不断地耐心聆听,加上适当的询问,去激发和释放合作伙伴所有的智慧、激情和能量,类似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让所有的项目设计和行动计划都来自他们自己,然后你给他们充足的Money,Money,Money......
基金会与NGO关系 精彩文章推荐
2017年,我们曾在几次活动中讨论过该话题,比如武汉峰会上郝南的发言,也针对此话题对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陶传进教授进行采访,曾与清华大学贾西津教授讨论,还有2017年度盛会上几位几个闪电发言,来自学者、NGO的讨论观点不一,分享如下:
微专栏:资助者说
关于基金会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关系,2014年,社会资源研究所曾推出一个微专栏《资助者说》,邀请在基金会一线工作的资助官员,为大家带来鲜活的资助体验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该专栏收录了近20篇资助官员的感悟,如:
李志艳:何进出差都在干什么?
涂释文(时任SEE基金会资助部高级项目官员):基金会资助工作的“职业病”
胡小军(时任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基金会最重要的是“服务精神”
陆玲(时任陈一心家族基金会中国项目专员):我在资助道路上的三个“背囊”
Thomas J. Tierney & Joel L. Fleishman:捐赠人最应避免的五大陷阱
刘晓雪(时任南都公益基金会项目官员):资助方的三个魔咒
专栏阅读,请点击阅读原文获取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由具有8年历史的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于2016年转型升级而来,论坛坚持开放共享、追求卓越,旨在加强中国基金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中国基金会和公益行业的发展。历年来,共有34家具有行业担当和广泛影响力的基金会等机构先后成为论坛组委会成员。
2017年,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组委会由百度基金会(轮值主席)、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安利公益基金会、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阿拉善SEE基金会、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广东省与人公益基金会、凯风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计20家基金会组成。
点击阅读:关于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